English

木兰与贞德

2000-03-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清)陈季同/文 李华川/译 我有话说

编者按:文章选自陈季同的法文著作《吾国》(MonPays,1892),翻译时略有改动。作者陈季同(1851?-1907),字敬如,号三乘槎客,是近代中欧文化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曾在清朝驻法、德使馆任职15年,所著法文书7种在当时的西方极有影响。

圣女贞德这些天成了人们谈论的热点:大家通过演出、讨论和开会的方式纪念这位解放战争时期的女英雄。

忠于传统的一类人,愿意相信这位“洛林女仆”唤醒了沉睡的能量,为整个法国注入了热情;当英国人被赶走以后,宗教法庭审判了贞德并将她在鲁昂烧死。另一部分人则坚持认为在这场战争中,贞德只扮演了十分次要的角色,真正的防御组织者利用她去训练了一些迷信的战士,而这就是她的全部作用;况且,贞德未死于火刑,而是重新过起了市民生活,结了婚,有许多孩子,过着幸福的生活。

在这场讨论中,轮到宗教问题介入进来。对于虔信者,贞德是且应该是一个被启迪的处女,她被上天送来拯救受侵略的法国。理性主义者则相反,他们把她看作一个被幻觉支配的爱国者,将梦想作为现实并且依此行动:一句话,贞德是个精神病人。这两种意见似乎没有调和的可能,争论将持续得与宗教讨论本身一样长久。

我当然不奢望解决这一历史问题,我仅只是满足于兴趣盎然地阅读学者们花了很大力气才搜集到的文献,而并不关注没完没了的宗教问题,那远非我能力所及。

相反,在这场讨论中,有一点打动了我,我也愿意就此说几句话:在此问题上,欧洲观念和我们亚洲思想之间,出现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事实上,公众好像特别关注贞德死时是否是个童贞女,和这个女爱国者是否成了女人以及生了几个孩子这些问题。

我承认一点也不理解人们这种干涉贞德婚姻的行为。无论贞德死时是童贞女和殉教者,还是长眠在许多后代的包围之间,这些又能对崇拜这位爱国者有什么影响呢?为自己的国家战斗以后,因为她养了孩子并在夫婿身边老去,她的价值就将减少吗?

另外,我们也并不关注这些难以打动人的细节。况且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贞德:她在汉代拯救了被匈奴侵略的国家。在阿提拉的领导下,匈奴单于曾使欧洲惊恐不已。这些不知疲倦的掠夺者,发迹于中国的边境地区,在几个世纪里与中国几乎从未中断过战争。他们从未停息过侵略,直到八世纪末,因被中国所拒,匈奴才涌向西方,推进到哥特族和其他日尔曼部落面前,就像长期蹂躏中国的西部一样,他们也使欧洲惨遭浩劫。有一首我们国家所有的孩子都学过,而且我还可以背诵的诗,讲述了这个勇敢姑娘的故事,她在一次匈奴的入侵中,战胜了这些可怕的敌人。(下为木兰诗全文,从略。)

贞德和木兰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两人都是农村姑娘,生活简朴,承担艰苦的乡村劳动。两人都热爱她们的国家,并成功地赶走了外国侵略者。人们从此可以说两个姐妹有如同一家人一样的相似之处,然而,这仅仅是在普泛的意义上说的。

事实上,木兰是一个中国的农民,没有狂热,没有神秘色彩。她的一生中,没有任何奇迹。她没有一点幻觉,没听到一点内心的呼唤,根本未与上天沟通,也未被天使和圣人保护,也没有履行神圣的使命。她的职责显得更为谦逊,更具人性的自然。她甚至并不自以为被召唤来解放祖国。她也从来没有梦想扮演光辉的角色。

中国的这个农家女会读书,她的灵感来自“军帖”,似乎很缺少诗意。在征兵的告示中,她读到父亲的名字。她知道,按照皇家法令,她的家庭应该出一名战士。

她的父亲将离去吗?那么她的母亲、幼弟将会怎样?她是一个非常好的女孩。她明白应该为他们献身,于是她化装成男人,成功地使别人认不出来,之后,她出发了。在这里,像贞德的情况一样,她的家庭反对这样做,但女英雄说服了他们。

木兰出发了,她成为一个普通的士兵,籍籍无名。没有关于她名字的传说,没有军旗,没有以乔装和奇迹闻名的国王。一切都以最平凡的方式发生。木兰是个像别人一样的士兵。一个特别勇敢的士兵,并且升职很快,被称为“壮士”。在将军死后,木兰被任命为首领。而她表现出名副其实的战斗能力,她在十年征战中击溃了敌人。如今她已承担了自己的责任。像贞德一样,她要求回家。她历尽艰辛而不要荣誉。比贞德幸运的是,人们允许她回到家里。随行的伙伴只是在看到她重新穿上农家女的服装时,才知道这个杰出的将军是个女郎。

故事进行得同样简单:又变回一个美丽的姑娘后,木兰继续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她将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这正是勒西涅先生(M.Lesigne)期望于贞德的。

现在,在这两个女英雄之间,读者应该更喜欢哪一个呢?这里首先是一个民族观念问题。在中世纪的欧洲,无疑需要召唤一个伴随着传说、奇迹、天使和圣徒、梦幻和显灵的形象,一个被启示者,一个处女和殉教者。相反,中国家庭生活的理性主义(这是我们民族生存状态的缩影),只能产生一个忠诚于亲人的淳朴姑娘。从众人中崭露头角后,她脱去戎装,又成为一个年轻的女孩,回到家庭生活的圈子中来。她像别的姑娘一样结婚生子,并将忘记作为青年战士的英雄故事。

贞德象征着法国中世纪充满热情的神秘主义,木兰则体现了中国的家庭观念和家长制的社会结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